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373篇
地球物理   190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412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用于海洋-大气辐射传递计算的光学参数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开发和建立了用于海洋-大气辐射传递计算的光学参数数据库.它包括海中主要成分(纯海水、浮游植物、悬移质、可溶有机物)的固有光学参数(光谱吸收系数、光谱散射系数等)及大气中主要气溶胶的有关光学参数.在这些光学参数中,大多数是来自现场的直接测量,一些是间接测量获取,还有一些是通过理论计算得到.  相似文献   
942.
本文提出仅需若干特定层次的风速与气温的观测(或计算)值便可算出大气稳定度的5个简化式。计算结果显示:(1)所论海区可沿用风速的对数律,而(气温—表面水温)的对数律是有条件地被采用;(2)R_1=R_2,R_1=ζ_2和ζ_3=ζ_2。  相似文献   
943.
1998年南极中山站海洋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及其来源判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998年3月7日至1999年3月2日历时12个月,在南极中山站连续采集52个海洋气溶胶样品,提供全部样品的13种化学元素铜、铅、锌、镉、铁、铝、锰、铬、钒、钾、钠、钙、镁含量的实测值.研究表明中山站气溶胶化学成分的含量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征.通过富集因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判别中山站气溶胶化学成分的来源.  相似文献   
944.
于1993年9月通过对241A,24KU,SS41三个不同钢种极化曲线的测定,对镜层本身的氧化还原电流的测定及X线分析,研究在海水一海气交换界面区锈层在腐蚀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海一气交换界面区的钢由于锈层本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其阴极电流均较裸钢为大,这说明锈层的还原反应起着重要作用.根据锈层本身的还原时间和还原电位,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评价钢材本身耐腐蚀性能的好坏。  相似文献   
945.
完善污染物扩散基本方程。结合多组分扩散理论针对湿度变化对气体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气体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基本方程进行修正,得到在无边界大气条件下1个稳定污染点源连续排放的扩散模型,并对方程进行了简化和求解;通过变湿度气态物扩散特性试验装置,对不同湿度条件下气体扩散性质进行了试验确定。得到了湿度变化条件下气体污染物扩散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46.
947.
中性大气对非差伪距定位的影响及其模型改正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性大气包括对流层和平流层,它们对GPS信号造成的延迟影响是GPS定位的一个主要误差源。与电离层的影响相比,消除中性大气的延迟影响更复杂,只能用经验模型进行改正。本文就中性大气对GPS定位的影响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说明,对中性大气改正模型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明确地论述。最后以中国IGS跟踪站一年中不同季节的观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对相同的数据采用不同的中性大气改正模型分别进行相同的定位解算,并对不同模型的定位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有关中性大气模型改正与GPS定位之间及改正模型间的定性和定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8.
在大气折射延迟模型中避免采用大气分布模型的论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天文大气折射是经典天体测量学和大地测量的一项误差源,大气折射延迟是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中的一项重要误差源,它们的改正模型都直接与大气折射率和大气分布模型有关。文章简述了大气的垂直分布状况,以及大气折射率(或折射率差)因地和因方位而异的情况,分析了目前只能采用球对称大气分布模型的原因。论证了随测站和随方位而异的天文大气折射和电磁波大气折射延迟实测模型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实测模型已经包含了测站上空大气实际分布及其非球对称的特性,不必再去寻找或建立随地势而异和随季节而变的大气分布模型,避免了大气分布模型选择不当的影响,从而排除了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中的一项主要误差源。  相似文献   
949.
针对中国南部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沿海与内陆存在差异等情况,分析中国南部地区Tm与地面温度、测站高度、季节变化以及纬度的关系,利用中国南部地区19个探空站2015~2017年的探空数据,在Bevis公式的基础上建立只考虑地面温度的线性模型(Tm-SC1模型)和与地面温度、高程、季节变化以及纬度有关的新Tm模型(Tm-SC2模型)。以2018年的探空数据为参考值,对Tm-SC1模型和Tm-SC2模型进行精度验证,并与广泛使用的Bevis公式和GPT3模型进行精度比较。结果表明,Tm-SC1模型的年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RMS)分别为0.76 K和2.57 K,相比Bevis模型和GPT3模型,其精度(RMS值)分别提高13.8%和2.2%;Tm-SC2模型的年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RMS)分别为-0.10 K和1.64 K,相比Bevis模型和GPT3模型其精度(RMS值)分别提高44.9%和37.6%。Tm-SC2模型用于GNSS水汽计算导致的理论RMS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0.16 mm和0.43%。因此,Tm-SC2模型更适用于中国南部地区的GNSS水汽探测以及气象研究。  相似文献   
950.
Accurate measurements of soil CO2 concentrations (pCO2) are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carbonic acid reaction pathways for continental weathering and the global carbon (C) cycle. While there have been many studies of soil pCO2, most sample or model only one, or at most a few, landscape positions and therefore do not account for complex topography. Here, we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soil pCO2 distribution can predictably vary with topographic position. We measured soil pCO2 at the Susquehanna Shale Hills Critical Zone Observatory (SSHCZO), Pennsylvania, where controls on soil pCO2 (e.g., depth, texture, porosity, and moisture) vary from ridge tops down to the valley floor, between planar slopes and slopes with convergent flow (i.e., swales), and between north and south-facing aspects. We quantified pCO2 generally at 0.1–0.2 m depth intervals down to bedrock from 2008 to 2010 and in 2013. Of the variables tested, topographic position along catenas was the best predictor of soil pCO2 because it controls soil depth, texture, porosity, and moisture, which govern soil CO2 diffusive fluxes. The highest pCO2 values were observed in the valley floor and swales where soils are deep (≥0.7 m) and wet, resulting in low CO2 diffusion through soil profiles. In contrast, the ridge top and planar slope soils have lower pCO2 because they are shallower (≤0.6 m) and drier, resulting in high CO2 diffusion through soil profiles. Aspect was a minor predictor of soil pCO2: the north (i.e., south-facing) swale generally had lower soil moisture content and pCO2 than its south (i.e., north-facing) counterpart. Seasonally, we observed that while the timing of peak soil pCO2 was similar across the watershed, the amplitude of the pCO2 peak was higher in the deep soils due to more variable moisture content. The high pCO2 observed in the deeper, wetter topographic positions could lower soil porewater pH by up to 1 pH unit compared to porewaters equilibrated with atmospheric CO2 alone. CO2 is generally the dominant acid driving weathering in soils: based on our observations, models of chemical weathering and CO2 dynamics would be improved by including landscape controls on soil pC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